鲁冠球:从车床工人到中国汽车行业首富
早在1991年,鲁冠球就登上了美国《新闻周刊》的封面。
说起电动汽车,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国外品牌特斯拉,中国品牌比亚迪;但是,早在1999年,就有一个人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,这个人就是鲁冠球。
从车床工人到中国汽车行业首富鲁冠球出生于1945年,浙江萧山首富,现任万向集团董事长。
初中毕业后,他就找师傅学铁匠手艺,那时候鲁冠球只想当一个车床工人,能够养家糊口就行。1969年,遇上全国精简2000万工人的政策,生活艰难的他被下岗了。
回农村后,他开始修自行车,后来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,于是凑了一些钱办了小加工厂。当时,做生意不但可耻,而且犯法,只能私底下偷偷干。一被发现,加工厂就换个地方,犹如“猫捉耗子藏”,直到最后一次被查处,他把所有家底、印章和账本都交给了大队,加工厂终于办不下去了。)
为了还办厂时借的钱,他还把爷爷留下来的三间旧屋都卖掉了,鲁冠球成了人们眼中不务正业的“败家子”。
1969年中央出台文件,每个人民公社,可以搞一个农机修配厂,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,就被公社邀请去接管破败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。
他变卖所有家产,筹集了4000元,带领着6个农民,靠着一只火炉、几把榔头,在一个84平米的平房里,办起了公社的农机厂,鲁冠球的事业总算是开始了。
修配厂创立后10年,工厂又改成“农机厂”、“轴承厂”、“链条厂”等厂牌,到底要做什么?
鲁冠球自己心里也不清楚。直到1979年,《人民日报》一篇社论《国民经济要发展,交通运输是关键》,从此改变了鲁冠球的人生。
当时,鲁冠球判断出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汽车业,于是决定砍掉厂里其他项目,专攻汽车底部不起眼的零件—万向节,就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,他还把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。很快,万向的产品,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但其企业性质,还是一个乡镇企业。万向厂成为法律意义上真正的家族企业,是从1988年开始的。
鲁冠球是共和国历史上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,为了获得企业的绝对控制权,他以1500万元的天价,向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一半的股权。
后来,当地一家政府的客车厂濒临倒闭,他又伸出援手,条件是政府的股份变为1/3。4年后,浙江万向集团挂牌成立,1992年开始,企业进行股份化改组,次年1月10日,“万向潮A”在深交所上市,鲁冠球成了最早拥抱资产市场的民营企业家之一。
越做越大的万向集团,在2000年之后,先后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、百年老店美国洛克福特公司、美国UAI公司,一举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。
目前,万向集团在美国、德国、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,40多家工厂,海外员工超万人,而且是通用、大众、福特、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大牌的配套合作伙伴,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12%。
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,鲁冠球以515亿元的资产,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首富。早在1991年,鲁冠球就登上了美国《新闻周刊》的封面,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。
信息公告